亞洲篇

 到日本京都最強大的理由 走進流轉千年的華麗時代祭典

有的人出遊說走就走,有的人要動身前往某個目的地需要一個理由。日本的京都對許多人來說,是個品牌鮮明的亞洲特色城市,所以來來回回地在這裡造訪古寺、體驗茶道、穿梭在縝密盤格般「京味」十足的街道,試圖從這些記憶中拼湊出日本最初的面貌。

京都古城一隅

我在紀念這個城市誕生的日子來到京都,為了參加一場宛如歷史盛宴般的時代祭典。京都迎接這場年度盛事因而城裡湧進了海量的觀光人潮,而我曾經在商業週刊中介紹的那間咖啡館,除了桌邊的櫻花樹不逢季節未見落櫻,依舊像是城中優雅的秘境,保持著它幽靜且富詩意的格調。堪稱京都三大祭典之一的時代祭(じだいまつり;Jidai Matsuri Festival),其實舉辦的歷史不過百餘年,其年代的久遠不及與之齊名的葵祭與祇祭,但若見日本則訪京都,這場時代祭典則將京都千餘年的縮影在一個晴朗無雨的午後,生動華麗地掠過數萬人的眼前。

時代祭最終遊行至平安神宮
日本京都三大祭典之一時代祭
京都知事為首的遊行隊伍開啟時代祭序幕

國外來的遊客也只能憑藉運氣,祭典如期舉行的唯一前提是無雨,我在祭典遊行隊伍的終點站平安神宮前,手上拿著抹茶霜淇淋雀躍地等待著超過二千人的遊行大軍來前,微涼的陰天裡在密密麻麻卻又安靜嚴肅等待的人群中,特別顯得格格不入。終於,身著明治維新時代服飾的隊伍緩緩走近,接著眼前是超過萬件考究的服飾配件穿戴在京都男女老幼的市民上,演繹著跨越千年八個時代的輝煌歷史與典範人物,就像一幅幅鮮明絢麗的史詩繪卷,在紀念創城之日輪番登場,讓人在目不暇給的震撼場景中,不由地對這座曾統御國境千年的首府之都肅然起敬。

時代祭典遊行隊伍由京都男女老幼同心參與
時代祭典遊行隊伍
京都時代祭
京都時代祭
京都時代祭

遺留的Legacy

英文的「Legacy」一詞若用在一座城市,那是這座城市從歷史中遺留不論有形或無形的資產。若用在人,那必是延續在人身上某種傳承的印記。

京都當然是座充滿著Legacy的城市。

離開了熱鬧的市中心,在街坊間不難發掘在早晨營業飄著昭和年間懷舊氛圍的咖啡館,總像如獲至寶般推開那扇窄小的店門,眼光立即投射在通常年過八旬的老闆爺爺,緩慢專注地在吧台後準備來訪熟客們的熱咖啡,並且如常地與客人閒話家常,客人離去後連裝飾桌墊下的桌面都清潔的一塵不染,這樣的一絲不苟根深蒂固,但或許也是這些昭和年間即留存的咖啡館,因店內景物維持完好所以立刻能帶人穿越時光的重要因素。

那個近傍晚的午後,深秋的大街上一陣風馬上把我掃進了一間昏黃的餐廳裡,低矮深色木作隔間的裝潢中,一眼就能注意到在這個國度被請上神壇的爵士樂器與舞台,腦中浮現出這裡在夜晚喧囂簇擁的畫面場景。當然多少是因為村上村樹,在這樣午後放著低沉爵士音樂的餐酒館內,窗邊綠檯燈下皺著眉頭的男人,在一本厚重的紙本筆記本上寫下密密麻麻的字跡;另個角落那個戴金屬框眼鏡著格紋呢西裝外套的報社記者,將一台中古單眼相機放在剛送來的熱咖啡旁,邊看著手邊的資料邊講起了電話。就這麼莫名撞見了好似經典九十年代的京都一隅。

在倫敦生活的TAKA,是日本近畿一間歷史悠久知名商社創辦人的獨子,從京都大學畢業後赴劍橋大學深造,而後就像理所當然地在倫敦工作生活,從裡到外都看得見來自家鄉延續在他身上輝煌卻又沉重的香火。出遊時他總是穿戴得宜,戴上色系款式相襯的外出帽;清晰腔調的英文口音來自他的求學背景,但眉宇間總鎖著淡灰色的陰鬱可怪不了倫敦的天氣。處事拘謹但談吐開朗的TAKA,總也有活得恣意放聲笑到淚流肚痛的時刻,而在他身上引爆的每個歡樂的高點,都會像夜裡的煙火一樣一閃即逝嘎然而止,因他總相信自己終歸要走向承擔世代基業的宿命。英倫人生中每個美麗且真實的畫面,都會像綻放的櫻花一樣,飄逝殞落在最美的瞬間。

在某個紅葉季後,他駕著車在家鄉近郊的山中,說與其家族世交的在地業主,在車窗外的山陵間種下萬株櫻花樹苗。那片櫻花開滿山遍谷的畫面,在我腦海中已綻放過好幾個櫻花季節。

 

泰國最北的秘境古城清萊 邊境求生不思議

到邊境旅行的迷人之處,在於對跨越藩籬後那片未知的想像,憑著那份意念模糊的想像,我來到泰國最北之城清萊,早晨旅店內飄著咖啡香的花園餐桌旁,四處可見來自歐美各地的旅人,從衣著打扮及語言不難分辨出各自來自的國家,在下榻的數日中我成了旅店內唯一流連在古蘭納王國首府的亞洲過客。

初秋的泰北邊境沒有南部的濕熱與燥氣,空氣中帶些清新舒爽,氣候對遊人來說往往是旅行求知的開端。清萊身為古蘭納王國最早的首府,城內的質樸當然不能與王國最後的首府清邁所遺留的古城繁華比擬,但反倒能一窺泰北城市與人民較真實自然的樣貌。許多遊客從清邁驅車前來當日往返,無非都是為了能到泰、緬、寮國邊境的金三角區在湄公河旁斗大的地標下留影,望著河畔的熱帶叢林想像林中住著電影裡的大毒梟,呼應這般想像能見到的是設立在此的鴉片博物館,娓娓道來塵封在過往卻揮之不去的歷史。

泰北邊境的金三角地標
泰北邊境的金三角可俯瞰寮國與緬甸的熱帶叢林邊境

 

在探訪山坡上的一間安靜的寺廟時,遇到一群身著素衣的泰國民眾偕同當地導遊,到廟旁的清萊城柱(City Pillar)虔誠地朝拜,祈求好運降臨,對於無意間遇到泰國當地遊客的特色行程,我突然感到莫名開心且動了找位當地導遊帶我一覽邊境之城的念頭。

邊境求生

非值旅遊旺季,疫情後的泰國始終未真正回到原本觀光熱絡的榮景,當JAY開著豪華休旅車出現在我下榻的旅店前,我一度懷疑自己請的是觀光導遊還是私人保鑣? JAY是清萊當地的私人導遊,高大壯碩的體格與細微俐落的舉止,低調卻炯炯有神的目光,勾起我向來喜觀察人的興趣,至少在安靜的清萊古城內有些新鮮事可發掘。

JAY說著漂亮流利的英文向我們介紹了遊客到清萊必訪的藍廟、白廟、黑廟等結合宗教與藝術的景點,在午後打算前往金三角區正中心的清盛古鎮途中,我們停留在山路間的花園餐廳休憩,他聊了些邊境三國如何處理發生在邊界的麻煩「趣事」,之後便開啟了話匣,開啟了我對未知領域不及防備的遐想。

泰北清萊知名的白廟又稱白龍寺,為清萊著名的三廟藝術必訪景點

泰國清萊白廟

泰國清萊的藍廟建築色彩鮮明,其設計師據聞為白廟設計師的徒弟

來到泰北清萊藍廟不妨在外買球特色椰子冰淇淋作為旅遊中的小確幸

清萊黑廟不是廟,全名叫黑屋博物館,坐落在郊外的園區有不同的黑色建築與各式張力強大的藝術品

清萊黑屋博物館園區

我對於鑑人果真小有心得,一如猜想JAY出身自國家特種隨扈,受過各式格鬥搏擊訓練,專門保護外賓及國外政要,才年甫三十多歲回到了家鄉清萊,從事高端旅遊專接待特殊需求的VIP貴客,疫情後仍未復甦的市場讓我雖請了一般私人導遊卻意外地與他相遇。我倒十分好奇三年多的疫情他如何在國境之北安然度過? 記得在清邁造訪一座清幽的寺院時與一位和尚攀談,得知那位和尚原來在機場工作,但因一場疫情生活陷入危機而入了空門,這也算是在泰國特有的社會現象吧!

大口享用午餐的Jay彷彿卸下工作時的嚴謹,暢快地聊起過去三年人生一夕間像停擺的鐘,但時間依舊往前迫使他尋求各式謀生的可能,為此他當起了跨國大毒梟的翻譯,遊走在金三角一帶的跨國邊境,只是這門生意可不只是拿著肉身擋在槍口邊罷了,還得學習各式「產品」的英文代號用語,所以這是拿命換的高薪工作? 也不盡然,但他到鄰國時卻受到些特殊的好康待遇,也算是種職業附加價值。Jay說他終究離開了這份特殊職業的原因不是因為疫情結束,而是想到他心愛的貓咪,總得好好安全活著給它個溫暖的家。

出了餐廳四處種滿了各種香草花卉,除了山嵐間環繞一片氤氳迷霧,實在摸不清到底置身在邊境的何處?離邊界還有多遠?邊境的另一端那個謎樣的國度,終究仍像眼前的霧看不清楚,只留下了更多關於它漫無邊際的想像。

泰國拜縣

泰國 (拜縣) 百轉千迴後在山中秘境相遇 Life of Pai

泰國西北部的山群中有個將人靈魂帶走的小鎮。

拜縣(Pai)又稱擺鎮,在這個熱門的旅遊國度裡,我仍舊充滿著好奇心與出發的勇氣,因此經歷了途中762個髮夾彎與山林中陡升驟降的坡道後,堅持下去的我到了嚮往的拜縣,它不是我見過最美的世外桃源,但它能讓人交出塵封在靈魂深處的自我卻又不著痕跡。

拜縣隱蔽在四週跌宕起伏的山巒間,拜河繞城東而過,中間的盆地上盡是無邊無際的鄉村田野風光;多年前一群來自西方的嬉皮士,發現了這800多年歷史的小鎮並帶入了嬉皮文化,現在走在鎮上唯一熱鬧的步行街區上,不難遇見裝扮鮮明先來後到的嬉皮士或著更像貪戀自我放逐流浪的靈魂。選擇河岸旁林蔭間的旅宿,住進了一間傳統木造的高腳屋中,若中式古老的木門栓觸發人們穿越時空的想像,那麼泰式毛玻璃拉門的門鎖確實令我著迷。我不想短暫停留後離去,並非也打算來拜縣自我放逐,而是不想暈頭轉向地來,在未清醒間又匆匆地離去。

泰國北方山區天高氣爽晨昏交迭,午後豔陽下愈發慵懶的路上,川流著西方面孔的年輕騎士乘著摩托車逐風放笑;我偶會走到街邊近黃昏開始熱絡的市集,蒐羅數樣傳統泰式茶點回到泳池邊沏上一杯香蘭葉茶;到了晚間隱身在山巒間的小鎮綻放著夜裡的人間煙火,從美食到音樂,每晚來自各地的藝術家或音樂浪人在各處演奏Funk、House、Hip-hop、Blues與爵士樂,在看似一切隨興且任性的氛圍中,我感受到一種奇特有趣的國際化風格。

泰式傳統建築內懸掛泰北佛教特色的八角彩色燈籠與長型幡旗

領略拜縣之美首要必須搭上一輛專業駕駛的車,即便如此仍然必須親身「跋山涉水」而後發覺人生的願望清單頓時清空了幾項。天色未亮趕赴雲來觀景(Yun Lai)看日出,放眼四處遠山如黛,陽光灑落在山腳下戰後遺族村落的藍色屋頂上,開啟了一天旅程的驚嘆。拜縣附近的山林間有數個天然野溪秘境溫泉,也有熱帶叢林裡的巨石瀑布。趕在日落前驅車來到一片田野中搭建的竹橋(Kho Ku So Bamboo bridge),走在竹橋上正一心納悶為何需一路顛簸到此時,未料這當初為了方便和尚行走的竹編橋在一望無際的田野中綿延了800多公尺,走在其間只見天空下山邊的雲霧繚繞,與聽見自己踏在竹節上的腳步聲,竹子的彈力讓人彷彿在仙境的音符上跳躍前進,令人難忘。

雲來觀景台上放眼遼闊的景觀,遠山如黛,近水含煙
拜線附近熱帶叢林中的巨石瀑布 是許多外國遊客探訪的秘境天堂
在田野阡陌間當初為了方便和尚在雨季中行走而搭建一公尺高的竹編橋,意外成為拜縣附近漫步在藍天綠地間的浪漫體驗
登上拜縣白佛美茵寺(Chedi Phra That Mae Yen)的觀景台可俯瞰美麗的山谷與日落
紅土堆積高50公尺的拜縣峽谷,走訪過程驚險刺激

山中傳奇

在泰國可以遇見來自歐美各地因各式不同的理由選擇移居在此。經過山中一路的百轉千迴,住進泰國北部山城中的高腳木屋打算在遺世的恬靜中偷閒數日,在一片蛙鳴鳥叫聲中突然傳來標準的蘇格蘭口音的英語問候:「嗨,鄰居!Hi Neighbor!」,從那刻起每天的山居早晨都充滿驚喜。

這位大叔受邀在山城裡為期只有三天的爵士音樂節擔任重量級演出嘉賓。只可惜在一開始當他自我介紹他曾經是某英國民謠搖滾知名樂團成員,至今仍靠某幾首當紅歌曲的版稅賺進可觀收入時,我實在無法像身旁其他的西方住客投射出驚嘆的目光。但舞台上成功的表演者本就天生自帶氣場,不受時間歲月積累影響;每天早餐時光在半開放的空間裡,他就神采奕奕地跟周遭旅人問候,我就聽著他侃侃道來他的演出趣事,及他對哪些國家的表演場地偏好,言談神情流露的丰采就像餐廳是他的舞台。

不得不偷窺似地谷歌下此奇人之虛實,意外發現這位隔壁的「鄰居」竟曾與傳奇吉他之神克萊普頓長達10年世界巡演並是天后碧昂絲等巨星們的御用合作樂手,維基百科裡長長的大事紀讓人眼光一亮。

還無法回過神的三個早上過去了,難得見到爵士傳奇樂手坐在花園的角落若有所思的沈默,瞥見他的眼神時我知道他走下舞台了,當端起手中的黑咖啡,他緩步走來,輕聲優雅地道別,難得發覺蘇格蘭口音的英文竟如此易懂親切。但我似還在雲裡夢裡,不願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