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2022 年

西班牙阿利坎特(Spain-Alicante)

(愛戀西班牙)地中海岸步調優雅的秘境 阿利坎特 – 談錢傷感情? 致嚮往純歐式秘境旅遊的自由行愛好者

位在西班牙東南沿岸的瓦倫西亞自治區,環抱著地中海四季宜人,自治區共劃分出三個省,阿利坎特 (Alicante)是其中阿利坎特省的首府,也一向是歐洲各國人鍾愛的避暑度假天堂。對我來說,阿利坎特很適合二種國人前往旅遊,一種是想去歐洲的度假城市,但絕對不想在路上被認出的名人或大明星;另一種是想感受地中海岸的歐式秘境旅遊,完全將自己沉浸在異國的情調而不被打擾。原因簡單,阿利坎特 (Alicante)是少有我去過的純歐洲度假勝地,但在“城市內”連走三天也遇不到一個亞洲臉孔的秘境城市。

愛戀西班牙 地中海岸步調優雅的迷人秘境-阿利坎特

因擁有二百多公里長海岸線並有白色海岸(Costa Blanca)美譽的西班牙阿利坎特省,歐洲的聯營航空公司 有許多班次往返歐洲各大城市與其首府阿利坎特,機場外可輕易抵達熱門的阿利坎特港口以及依傍在海港後的聖塔芭芭拉城堡 (Castillo de Santa Barbara)。初抵連接著波斯提奎特海灘(Playa del Postiguet)的港口,偶遇到亞洲成團的觀光客時肯定意想這文章開頭寫的名不符實,趕緊說明,團客通常搭乘遊覽車或郵輪抵達港口,參觀古堡並在濱海大道(Explanada de Espana)旁的餐廳享用西班牙海鮮燉飯後,可得抓緊時間前往西班牙第三大城瓦倫西亞。那這聖塔芭芭拉城堡 (Castillo de Santa Barbara)是否值得造訪,答案當然肯定,這座中世紀的古堡為歐洲最大的城堡之一,被狀似白蛇的蜿蜒城牆所環繞,站在城堡外多層的平台居高臨下可眺望壯麗的海岸景色,同時城下的建築也盡收眼底。當參觀完城堡也結束了在沙灘嬉戲踏浪,完成了每個觀光客初來乍到必走的行程,便是走進城區的時候,感受西班牙地中海古城的細緻與新舊交迭激盪出讓人難以忘懷的魅力。

從聖塔芭芭拉城堡(Castillo de Santa Barbara)可以俯瞰西班牙阿利坎特(Alicante)的城區及海港風貌

從聖塔芭芭拉城堡(Castillo de Santa Barbara)可以俯瞰西班牙阿利坎特(Alicante)的城區及海港風貌

西班牙阿利坎特(Alicante)海港邊佇立在水中的希臘神話伊卡魯斯(Icarus)雕像

西班牙阿利坎特(Alicante)海港邊佇立在水中的希臘神話伊卡魯斯(Icarus)雕像

西班牙阿利坎特-城區內的閒適優雅與當代建築及藝術寶藏

走在西班牙阿利坎特城區內,無論新街舊城,我總感覺像是漫遊在沒有灰色地帶的歐洲小城市,精美細緻,同樣有高檔精品店在街區轉角,也能找到設計典雅販售各式西班牙包裝火腿,以及各式酒、香料與奶製品的熟食店(Delicatessen)。走入窄小的舊巷中,處處是牆上掛著火腿供應在地美味的小餐館,再轉入另一條不知名的窄巷,迷濛的雨天讓巷裡少了人行,卻見一朵朵石砌成的巨型彩繪香菇錯落佇立在巷內的石板路上,這些香菇亭是為了當日的雨天讓人遮雨而建的嗎? 看來好像更像是入夜時刻餐酒館內外的人們聚集社交的會面點,在窄巷中盡顯西班牙式的藝術趣味。

掛在當地餐館牆上的西班牙自製火腿,風味絕佳

掛在當地餐館牆上的西班牙自製火腿,風味絕佳

西班牙阿利坎特街道上可見設計典雅販售各式西班牙包裝火腿,以及各式酒、香料與特產蜂蜜杏仁牛軋糖(Turrón)的熟食店(Delicatessen)

西班牙阿利坎特(Alicante)雨天的巷弄內佇立一朵朵石砌成的巨型彩繪香菇

西班牙阿利坎特(Alicante)雨天的巷弄內佇立一朵朵石砌成的巨型彩繪香菇

無論是否為建築或藝術迷,西班牙阿利坎特當代藝術博物館(MACA)都是我認為被眾人過於忽略最重要的文化地標之一,令人費解,因為在這座隱身在阿利坎特最古老建築之一的美術館內,可以同時欣賞二十世紀的藝術巨擘如畢卡索、達利和米羅等人的傑作。以上任何一位藝術家在國際上的展覽都是炙手可熱,當然館內也收羅像西班牙最重要的動態藝術家尤西比奧.森佩雷創作的繪畫雕塑及裝置藝術作品。走進這座博物館無論動線的規劃跟視覺的洗禮,都足以讓一個單純的旅人在驚艷中得到心靈的釋放。差點忘了提及的建築,若是領域內相關的人們應該對它不陌生,阿利坎特當代藝術博物館(MACA)在建築史上享負盛名,這棟古建築可追溯至1685年,曾被當成多種用途使用,直到二位建築大師將其改造成一座令人讚嘆的當代建築典範 (按一)。尤其在夏季的午後,這裡絕對是忘卻慵懶值得晃蕩消磨半天的聖地。

阿利坎特當代藝術博物館(MACA)(圖中左)隱身在阿利坎特最古老的民用建築,經建築大師改造後成為享負盛名的當代建築,入夜時分與旁的古建築成特殊對比

阿利坎特當代藝術博物館(MACA)(圖中左)隱身在阿利坎特最古老的民用建築,經建築大師改造後成為享負盛名的當代建築,入夜時分與旁的古建築成特殊對比

雨天裡的咖啡館 談錢傷感情?

那天迷濛的細雨突然驟轉成一陣模糊視線的暴雨,淅瀝的雨聲立刻阻斷了漫遊在樹蔭下石板路上的悠閒,索性奔進街邊的咖啡館,即便帶些狼狽慌張,仍不免被咖啡館的玻璃櫥窗吸引住目光,不單是阿利坎特最有名的名產Turrón牛軋糖 (按二),更是陳列在窗內各式垂涎的巧克力,尤其是混著南歐堅果果仁的巧克力,與咖啡館內濃烈的咖啡烘焙香氣融合交錯出一股暖心的香甜,這就是在窗外看不清街景的雨天裡該尋找所謂的幸福。

隔壁桌的一對戀人似乎早已融入這樣的氛圍中,絮絮不斷的情話呢喃讓西班牙語頓時聽來多些浪漫,讓比鄰而坐的我忍不住偷窺似地一瞥兩人深邃臉龐下,熾熱的眼神交會出的濃情蜜意。心想在這個國度此時此刻不知同時間上演多少同樣的場景,彷如電影劇照的畫面。在暗自出神的意想時,男主角一句「怎麼了嗎?(Qué pasa)上揚帶著磁性的嗓音把我從咖啡館內做的白日夢中拉回,基礎的西語能力加手勢讓人輕易理解女主角表示沒帶夠錢結帳眼前的那杯咖啡(或許加塊杏仁蛋糕),在此我無意多做解釋台灣常討論的AA制在西方文化的價值普及,是否通用千篇一律的場合跟關係,總之,原諒我好事的偷窺,同樣又是男女眼神的交會,男主角的眼神回應,像是窗外這場大雨澆熄了炙熱,他漠然逕自向咖啡館服務生結了帳。瞬息的幾秒鐘間女主角精緻的五官臉龐凝結成無聲的心碎。同時上演的每場電影應該不會有相同的結局。

西班牙阿利坎特(Alicante)戶外樹蔭下的咖啡館,很有南歐夏日風格

西班牙阿利坎特(Alicante)戶外樹蔭下的咖啡館,很有南歐夏日風格

會省錢? 會算錢? 還是小氣?

說到對金錢的價值觀,首先,我相信是不分地域因人而異的,並且鄭重強調,以下文字介紹不涉及種族與文化偏見,純粹是文化歷史與民情的分享,談談普遍存在但你或許從不知道的風俗軼事。

會省錢與精算錢還是真小氣是有分別的,在台灣大家較熟知的「Go Dutch」(各付各的)一說是17世紀荷蘭海上貿易盛行,在交易流通量大的情況各自買單是最合適通用的方式了;另一說則是同樣17世紀英荷海上貿易戰爭後,英國人出自貶低荷蘭人的因素衍生出這樣的俚語。坦白說以荷蘭為名的俚語通常都帶貶意,但也的確是較過時的英式俚語用法。

另外在文化印象上喜歡看緊荷包的民族是蘇格蘭人,流傳著不計其數關於蘇格蘭人為省錢天王的笑話;例如在蘇格蘭的餐廳裡桌上的餐刀永遠很熱,為了避免切太多奶油等等調侃蘇格蘭人的笑話不勝枚舉。雖用至今日同樣也不太符合當今現況,但這樣的印象也是出自早期蘇格蘭曾經經歷過較拮据的時期,人們經歷過縮衣節食的大時代產生出這樣風土印象的流傳。

而我覺得在歷史脈絡上,以對金錢算計為名最甚者應該非猶太人莫屬了,大家普遍對猶太人的印象多半是各個領域的成功人士或著有錢的商人富豪,在歷史上,猶太人在西方國家一直不被一般大眾接納,因為諸多歧視讓猶太人總需四處尋找安身立命的據點,這也是為何現今猶太民族後裔分布在各個國家的原因之一。有趣的是在歐洲國家早期經營當鋪行業的多為猶太人居多,一是發展限制的社會裡必須盡一切可能尋求生財之道,另一則是經營當鋪別無他法,對金錢數字的利息概念可得算得分毫不差,這也是讓西方的歐洲人在歷史上對猶太民族又排斥但卻不得不與其共生的特殊現象。

至於猶太人愛算計錢的笑話? 當然在各地流傳著千奇百種的趣味軼事,不過現在想想或許存在些酸葡萄的嘲諷心態? 就不得而知了…

(以上內文為作者個人的閱歷經驗分享,不涉及任何立場,請以輕鬆莞爾心情閱讀)

(按一)

阿利坎特當代美術館 (MACA) 座落於城市最古老的民用建築之中,年代可追溯至 1685 年。過去數世紀以來,這棟建築被作為穀倉、監獄和學校來使用。由索爾‧馬德里戴霍斯與胡安‧卡洛斯‧桑丘兩位建築師,將其改造成為一座令人讚嘆的當代建築典範。

(按二)

Turrón主要是用杏仁和蜂蜜做成,它的來由其一說法和阿拉伯人征戰西班牙時有關,後來在統治瓦倫西亞自治區時,發現境內的阿利坎特(Alicante)省,及該省內的希荷那(Jijona)(瓦倫西亞語:Xixona)鎮,得以生產出品質極好的杏仁和蜂蜜,因此將做法傳入,後也成為全國生產Turrón牛軋糖的知名產地。後人為了辨別其不同質地的牛軋糖因此便以這兩個地區為其命名。希荷那軟質牛軋糖(Turrón blando de Jijona),特色是質地軟,入口猶如花生泥糖般的綿密細緻,另一種是阿利坎特硬質牛軋糖(Turrón duro de Alicante),雖口感近似台灣的牛軋糖,但卻能吃到不黏牙的爽脆杏仁香與蜂蜜的香甜感。

追蹤雲縵云云在雲遊FB粉專

〈實用資訊〉:

預訂西班牙阿利坎特住宿: 阿利坎特Alicante

在歐洲機場常見且多次使用的租車:

歐洲租車Europcar網址連結

葡萄牙辛特拉佩納宮the national palace of Pena

(葡萄牙) 辛特拉  近鄉情更怯

葡萄牙的辛特拉(Sintra),對於歐洲在亞洲最久也是最後的一塊殖民地澳門來說,給了它一個很美的中文譯名叫「仙德麗」,地如其名,這個位於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北部郊區的山城,恍若一個山中的童話世界,在山腰間有各式風格的城堡、華麗且神祕的豪宅莊園、來自世界各地數百種珍奇花卉植被的皇家園林,以及貌似中國長城的碉堡式城堡遺址,也是詩人拜倫筆下心中的伊甸園;為歐洲第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文化景觀的世界遺產(按一)。如此充滿驚喜的城鎮,遊覽車載著大批遊客熙攘穿梭在星羅棋布的各個景點間,卻總是一日遊訪,奇幻的古堡山城在天色昏暗後隨即墜入一種穿越時空的靜謚。

葡萄牙辛特拉佩納宮The National Palace of Pena

 

葡萄牙辛特拉佩納宮The National Palace of Pena

葡萄牙辛特拉摩爾人城堡The Moorish Castle

 

葡萄牙辛特拉摩爾人城堡The Moorish Castle

葡萄牙辛特拉雷加萊拉宮 (Palácio da Regaleira)

 

葡萄牙辛特拉夜幕低垂時的雷加萊拉宮 (Palácio da Regaleira),奇幻神秘

西方人常說葡萄牙在發現新大陸後,就沉睡了500年。法多(Fado)歌后阿瑪麗亞的怨曲從海上迴盪縈繞在民間 (按二),哀婉低沉地傾訴民族的憂鬱與無奈。當夜幕低垂時,山陵間矗立了幾個世紀的城堡華宅,其空蕩的遺址及仍可見零星斑駁的牆面,喚醒記憶中過去的榮光,相形之下難免落寞。

位於葡萄牙里斯本的航海紀念碑紀念葡萄牙發現偉大新航道

 

位於葡萄牙里斯本的航海紀念碑紀念葡萄牙發現偉大新航道

葡萄牙辛特拉位處在氤氳裊繞又充滿浪漫迷幻的山城

 

葡萄牙辛特拉位處在氤氳裊繞又充滿浪漫迷幻的山城

近鄉情更怯

這是12月的聖誕季節,在歐洲國家即便再如何熱門的觀光景點,雖然談不上冷清,但絕看不到大排長龍熱鬧出遊的景象。葡萄牙位處南歐,冬季氣候已是歐洲國家中最屬溫暖宜人的,12月日間十幾度的涼爽對我來說反倒是個能感受冬季卻不致寒凍的時節。

脖上圍著格紋大圍巾,緩步慢慢一路往上走進眾人想一探究竟的童話世界,路上各處都懸掛著各式聖誕燈飾,白天街區整天播放著聖誕歌曲,我絕對能理解對於當地居民來說,日復一日耳旁聽著同樣重複的音樂,再美的音樂或許都變成一種精神負擔,但對每個在此時造訪城鎮的旅人們而言,耳邊的音樂頓時讓人陷入二種境地,一是無比幸福溫暖,另一是更加孤獨寂寞。

葡萄牙特拉聖誕節燈飾妝點浪漫小鎮

聖誕節日對西方人的普遍核心價值,真可比擬華人世界的春節團圓,張燈結綵,家人團聚。現實生活中,也是離家鄉工作打拼的曠男怨女們,每年都會「近鄉情怯」的季節。工作中說不出的抱怨(說了他們也不懂),感情生活空白的無法交代(身邊有人沒人都不該任人說三道四),花盡心思得帶回讓親友羨煞的消息,躲也躲不開的餐桌話題,東西方皆然,讓溫暖燈光下喧鬧的家庭和樂畫面,掩藏許多煎熬的內心,無話可說的寂寞。這也是近年來聖誕節日許多西方社會的男男女女們 ,趨之若鶩飛往屬於他們自己的孤獨星球,求得壓力釋放的平靜。

些許慶幸這不是我這時來到辛特拉的理由,離開街區聖誕樂音漸漸地遠去,在蜿蜒顛簸的山路中租了間石砌的閣樓小屋,屋內還留有山中清冷的空氣,我早備秘寶,為自已煮一大杯熱紅酒(Mull Wine),在夜聲寂靜百無聊賴的晚上,覺得感恩每一天的開心或難過。

隔日辛特拉的城鎮上又響起聖誕歌曲,有歡樂的、浪漫的、藍調憂鬱的………,我喜歡聖誕音樂。

(按一)

辛特拉是歐洲第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文化景觀的地區。 它佔地約960公頃,距離里斯本不到一小時車程,山頂由大量的花崗岩組成,是辛特拉 – 卡斯卡伊斯自然公園的一部分。 辛特拉獨特而溫和的區域氣候,使得其自穆斯林佔領時期以來,一直是國王和貴族的夏季避暑勝地。 他們在這裡大興土木,建造奢華的宮殿、豪宅莊園、花園和森林。 1995年,世界遺產委員會認定,辛特拉是持續保留佔領民族不同文化的典範,至今各種文化仍然在這裡和諧共存。

(按二)

法朵”(Fado)一詞據說源於拉丁文(Fatum),意思是命運,是葡萄牙著名的傳統民謠,具有一百五十年歷史,在大街小巷的酒館、都會裡的咖啡室和會所都可聽得到;音樂表達的是哀怨、失落和傷痛的情懷,通常與海及人生的悲愴與無奈有關。特殊的吉他樂聲與獨唱者的特有腔調,空靈動人,令聽者無不感到的哀淒。 詩意的歌詞是法朵音樂的精髓。 

著名的歌手有被稱作「法多歌后」的阿瑪麗亞(Amália Rodrigues)

追蹤雲縵云云在雲遊FB粉專

〈實用資訊〉:

預訂葡萄牙辛特拉住宿: 辛特拉Sintra

在歐洲機場常見且多次使用的租車:

歐洲租車Europcar網址連結

 

愛爾蘭都柏林 霍斯

(愛爾蘭) 霍斯 遠走他鄉的理由

愛爾蘭的首都都柏林(Dublin)市東鄰環形的都柏林灣,沿著海灣一路往上至狹長的薩頓Sutton連島沙洲接著霍斯(Howth)半島,地圖看來像似手捧著明珠般耀眼,對都柏林市民與來自各地的旅人來說,不僅可去漁港觀光及大啖海鮮;愛爾蘭時報形容若在這裡落戶,口袋也必須夠深,全市第二貴的房產也座落於此,海濱住宅區在歐美國家市場一向炙手可熱。來到這裡在海港邊時常有機會巧遇體型較小的海豹,獨自游到船塢邊玩耍。天氣好時總愛沿著海邊的斷崖步道(Cliff Loop)一路健行而上,海天一色迎來陣陣帶著氣味的海風;記得有回在花蓮新建延伸的海濱步道上行走,走在狂放不羈的風中,那感覺又將我帶回霍斯的海濱斷崖步道上,海上的風凜冽卻未必刺骨,反倒助於吹散一腦混沌的思緒,思路在冷靜中更清晰明白。

愛爾蘭都柏林霍斯漁港的海鮮餐廳

 

愛爾蘭都柏林市的霍斯(Howth)港邊座落著一排海鮮餐廳供饕客大啖美食

愛爾蘭都柏林霍斯海港海鮮

 

霍斯(Howth)半島像是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海鮮廚房

 

新鮮的綜合海鮮盤搭配一瓶白酒,享受港邊的寧靜片刻

霍斯(Howth)乘載的蘊涵遠超過僅僅是個漁港,在這個蕞爾小島上成就了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二位文學家的創作根源,分別是愛爾蘭詩人葉慈,他早年在這裡成長的歲月深厚地影響他的創作(按一);而後則是愛爾蘭文學家喬伊斯,他在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小說之一「尤里西斯」中,數次著墨在對這個絕美半島的鍾愛,每年6月16日的布魯姆日(Leopold Bloom’s Day)(按二),來自世界各地到都柏林朝聖的書迷們,也有不少來到霍斯欣賞六月的杜鵑並且感受喬伊斯筆下這塊小島的美好。

而我偏愛在午後避開前來滿足海鮮味蕾的饕客們,與友人坐在漁港邊,點上一瓶白酒,享受漁港邊的寧靜與蔚藍。

比在海鮮餐廳大快朵頤更有樂趣的體驗,其實就是花個3歐元(約合台幣100元)在街邊買盒熱騰騰的薯條,在歐洲現炸薯條可不是微波速食的概念,那可是人間美味呀,然後坐在港邊的廣場階梯上排享用,眼前低空盤旋的海鷗們,虎視眈眈地不知是垂涎手中的新鮮薯條,還是妒忌那份在碧海藍天下邊吃邊放聲歡笑的自由。

愛爾蘭都柏林霍斯海邊斷崖

 

天氣好時沿著海邊的斷崖步道健行是許多來到霍斯(Howth)的旅人鍾愛的活動

愛爾蘭都柏林霍斯海港海豹

 

在霍斯(Howth)海港邊時會偶遇來玩耍覓食的海豹

遠走他鄉的理由

那日在海邊的階梯上,傳來陣陣笑聲說著葡萄牙語的巴西女生們,彷若捨不得難得露臉的太陽,燦笑的臉龐比陽光還熱情溫暖。在愛爾蘭的外來人口中,有許多來自南美洲的年輕人口,又以巴西人佔多,箇中原因為何? 巴西的富裕人口頗多,但國家治安相對不穩定,許多來自富裕家庭的年輕人到愛爾蘭註冊語言學校學英文,以學習簽證名義,就一直留在愛爾蘭生活偶爾還可以短期兼職(特此說明,愛方政府已注意到此現象,加以審查)。現實生活中,我聽過身邊一位來自委內瑞拉的營養師,以這樣的方式加上家人年復一年的資助,6年沒有回去自己的家鄉,也依舊孑然一身的當口,獲得進入亞馬遜客服中心的正職工作機會,她的游牧人生終於喜劇收場,但這樣的例子到底有多少可就不得而知了。

什麼原因讓人隻身遠離家鄉,去異地當歸人而非過客?

我記得遇過在澳洲打工度假的台灣年輕人,說讓自己在申請年限30歲前,給自己一個機會彌補沒有能力出國留學,但想體驗英語國家生活,又可以在相對短期內,賺上一筆比台灣同年紀的同儕能賺的金錢,還相對豐厚許多的收入,雖然在皮革工廠付出不少體力活,以及承受種種對弱勢勞工的待遇,但他清楚這二年是他所選擇的人生滋味。

當一個人隻身遠走高飛時,或許為了金錢,或許為了一段回不去的感情,抑或是為了追尋一個翻轉命運的機會。我拒絕戴上批判的眼鏡看著每個人背後的故事,畢竟回鄉雖美,離鄉卻也不是錯誤。

當一個人願意拋棄自己的專業,甚至原有的物質生活及社經地位,只為求得呼吸異地的空氣,遠離一切所謂的熟悉,想必背後支撐的意念是無比強大的。但無論如何,若相信自己有判斷基本是非價值的能力,每個人都有追求讓人生更好的權利,而美好的人生也定是伴隨著內心的富足及堅實的自信,唯有如此,不管身在何處都是生命中的歲月靜好。

(按一)

威廉·巴特勒·葉慈(英語:William Butler Yeats,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是出身愛爾蘭的詩人、劇作家、散文作家。他是 20 世紀文學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並於192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葉慈早年住在霍斯(Howth),在這裡成長的歲月是葉慈發展相當重要的階段,霍斯(Howth)的周圍是山丘及樹林,相傳有精靈出沒,而葉慈筆下的愛爾蘭,是一個人類與精靈共存的世界,即因受此影響。

(按二)

詹姆斯·奧古斯丁·阿洛伊修斯·喬伊斯James Augustine Aloysius Joyce,1882年2月2日-1941年1月13日),愛爾蘭作家和詩人,20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包括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1914)、以及震撼西方文學史的小說巨作《尤利西斯》(1922)。

6月16日是「布魯姆日」(布魯姆為《尤利西斯》的主要人物),用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爾蘭文學家,世界各地的書迷會穿著古裝戲服遊走在都柏林街頭。近些年來,對「布魯姆日」的慶祝也逐漸的超越了都柏林一城的範圍,擴展到越來越多世界上的其他城市。

追蹤雲縵云云在雲遊FB粉專

 

〈實用資訊〉:

預訂愛爾蘭都柏林住宿: 都柏林Dublin

在歐洲機場常見且多次使用的租車:

歐洲租車Europcar網址連結

 

(愛爾蘭) 馬拉海德  是浪漫還是天真爛漫?

許多國家的首都近郊,都有一個歷來專屬貴族與富人度假或居住的城鎮,馬拉海德(Malahide)就是這樣的地方。位於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市中心以北20分鐘車程的城鎮,能輕易造訪,每每走在城裡的街區,映入眼簾的人與景,都提醒著我屬於愛爾蘭式的精美,有別於倫敦與巴黎都會式的綻放,是一種恬靜自適的淡雅,低調中卻難掩一絲中產階級的傲慢。

閒晃在馬拉海德城裡能看見什麼?

馬拉海德(Malahide)之名有一說意為「海德之沙丘」(sand hill of Hydes),依偎著沙灘,緊鄰著停滿豪華遊艇的船塢,城間有各式高檔運動俱樂部及球場,藝廊、風格精品店與咖啡館林立,除了周遭的友人目標未來能在那兒過著優渥的自在人生外,這裡也吸引影劇名人、作家等藝文名流雅士在此定居,似乎這城裡的氛圍還帶些文藝腔的浪漫。 這個人口一萬多人的城鎮,的確在某處會偶遇國際觀光團客,因城內有座佔地萬平方公里的馬拉海德城堡與花園(Malahide Castle and Gardens)(城堡及花園分開售票),前先日子偶然看見某個國際版雜誌推薦為世界七大夢幻古堡之一,對於長年遊歷歐洲各古堡間的我來說,喜愛這座古堡的原因是在未過度商業的渲染下,在花園中悄然擦身而過的孔雀,的確讓人身在其中片刻享有時空錯置的寧靜。我曾經在商業雜誌中介紹個人喜愛世界各博物館的咖啡館,在古堡的咖啡館裡喝下午茶,未必能體驗當王子公主,對青睞古典歐洲的氣質男女們,望著窗外的古堡綠地,倒是蠻不錯讓自己沉澱心緒的地方。在歷經走訪古堡的階梯及偌大的花園後,我總是在咖啡館喝上一壺熱茶,款待自己一份司康(Scone),抹上些許莓果醬與新鮮奶油(熱量考量不能多,順道一提,愛爾蘭的鮮奶油無論質地與醇厚的口感,個人經驗中絕對有世界級的水準。),作為每次我的古堡輕旅後的完美句點。

都柏林市近郊馬拉海德城堡

都柏林市近郊馬拉海德城堡後花園

都柏林市近郊馬拉海德城堡後花園裡優雅漫步的白孔雀

是浪漫還是天真爛漫?

走在馬拉海德,總讓我想起我的友人艾琳Erin,艾琳是位不愛旅行卻充滿故事的愛爾蘭女士,對身外之事總叨叨不休地高談闊論,自身之事就小心翼翼地語斟句酌,深怕多言即觸動那條敏感神經,讓那些理不清卻總不想面對的過去,又要拿出來重新梳理,碰到梳不開的結,就暫時擱置留待再次不經意地挑起,總有解脫釋懷的一天。艾琳在馬拉海德的一般中產家庭裡成長,經歷過愛爾蘭經濟蕭條相較困乏的年代,但始終生活在好似天龍國的舒適圈中,未見波瀾。那年正值荳蔻年華的她,在酒吧中遇見了讓她整晚咯咯笑個不停的年輕男子,自認並非酒精發作使然,欣喜地認定他為生命中的真命天子。酒吧社交似乎到現在都是愛爾蘭人戀愛交友的重要平台。故事也自然地發展成二人共組了家庭,生了個可愛的男孩。關於網路上流傳的愛爾蘭有個浪漫的百年婚約制度,實在不解哪兒來這樣浪漫的謠傳。這謠傳雖非為真,但愛爾蘭人的確從1995年開始才獲得離婚的自由(按一),對比現今成為世界第一個透過公投通過婚姻平權的國家(按二),顯得相當有趣。艾琳正是開放離婚後第一波親身申請新制的怨偶之一(制度要求申請前雙方得先分居4年) ,據說當時在國內也並未引發大量離婚潮,如許多故事情節一般,這段不美滿的婚姻開始即來自家庭背景差距的歧視,艾琳的父親總瞧不起來自都柏林市北區(按三)勞工階級家庭的年輕人,連他一開口說話的口音都百般嫌惡,在她父親心中一樣是北方,但都柏林北方的馬拉海德可跟市內的北區是二種概念呀。在我身為一個家鄉來自一萬公里之外的局外人眼中,覺得這樣狹隘偏執的地域觀念,未免太過悲哀,但或許在每個封閉的社群往來中,也正每天上演著這樣的情節。總之,故事的結束起因於關係中的謊言欺騙,終結了雙方這段無法喘息的婚姻。舉世知名的愛爾蘭劇作家王爾德(Oscar Wilde)說:「婚姻往往以自欺開始,而欺人後結束」,以王爾德的雙性傾向及特有的時尚品味,我總覺得他對兩性的體悟精準犀利且有獨到見解。我個人從來不一昧盲從勸和不勸離的老調,但二人就算打算不再相見,人前人後也多少替對方保留些許顏面;畢竟當初的萍水相逢與今天的一拍兩散,都真真實實的成就彼此人生的一部分。我問艾琳她還會痛嗎? 她又是惜字如金卻默默地看著我說:「會痛才表示真的愛過。時間再重來一次,我大概還是會擁抱真愛無敵的那份天真爛漫」聽來傻,說來倒有幾分浪漫。

馬拉海德市區聖西爾維斯特 (St Sylvester’s Catholic Church) 天主教堂

(按一)

愛爾蘭憲法自1937年起明文禁止公民離婚。1986年,愛爾蘭首度針對憲法禁止離婚舉行公投,卻有63%民眾反對修正;直到1995年再次公投,才終於有50.3% 選民同意通過離婚修正案。 .

(按二)

2015年5月22日,愛爾蘭公民以62.1%比37.9%之選票,通過愛爾蘭憲法修正案:「合法婚姻係由兩人所締結,無須區分其生理性別。」愛爾蘭成為全球第19個通過同性婚姻之國家,且是第一個透過公投決定的國家。

(按三)

都柏林市區內共有22個行政區,以利菲河將都柏林市南北一分為二,河的北面行政區以單數命名,南面以雙數為名。一般而言,南面雙數的行政區較為安全富裕,除了濱海區尤其東北部13區的Sutton、Howth半島為富裕中產階級甚為密集區。總的來說,東北比西南安全富裕,東南比西北安全。

文中馬拉海德位於都柏林市的北方,但不在22個行政區內。

追蹤雲縵云云在雲遊FB粉專

〈實用資訊〉:

預訂愛爾蘭都柏林住宿: 都柏林Dublin

在歐洲機場常見且多次使用的租車:

歐洲租車Europcar網址連結